根据《中国社会融资环境报告》和《中国社会融资(企业)成本统计报告》,银行保理业务规模连续两年下跌,我国保理业务总量则连续3年下跌。2014年中国保理业务量折合人民币2.92万亿元,同比下降7.89%;2015年同比下降1.71%;2016年同比下降40.07%。其中国内保理业务量下降近半。保理业务萎缩的同时,“反向保理”模式却在快速增长。反向保理是指在供应链中,一些财务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利用自身较高的信用评级,设立保理公司,将融资成本较低的资金引入供应链,对其上游供应商提供的融资服务。目前我国超过81%的商业保理公司采用了这种模式,成为银行保理的主要产品构成。
什么是真的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开展了这么多年,难道以前遇到的都是假的?如果我们定性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微企业金融问题的手段的话,那么紧密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也许是见效快但不是本质上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这一论点本文暂不赘述。
引用林治洪先生等《交易金融》一书的观点,我国商业银行对公金融的主流服务模式,如果传统的存贷汇是1.0模式;面向集团企业的现金管理,进而到面向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则是2.0;然而上述模式至今均未彻底帮助国内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驱动商业银行走向“轻资本”、“轻资产”和“轻成本”的转型之路需要重新看待,央企国企数量有限,手段和目的不能等同。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第一目标是让企业不融资
这也许是一个让人初看略感有些荒谬,企业不融资,还是金融服务吗?所有人都谈供应链金融,没有人谈金融供应链。中小企业为什么要融资?如果仅就流动性而言,原因是中小企业赊销的贸易结构带来了现金流压力和信用风险并存的困境。从金融供应链的角度来说解决中小企业应收管理优化问题,甚至大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慢贵问题。也许保理的交易结构是应收转让,但实质应该是帮助企业管理应收账款,从交易银行的角度来说现金管理是比贸易融资更基础的服务,主要的问题是现金管理服务大都围绕大型企业开展的。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第二目标是解决应收评价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是应收账款融资。从流动性资产属性而言的角度来说预付资产难以从贸易条件中剥离,库存资产存在监管成本问题,只有应收或者是从应收的角度看待流动资产是最具金融标准属性的资产。中小企业主体信用低的客观条件下,应收是企业的资产,以企业的流动性资产来融资是合情合理的融资。参见2017年多部门联合印发《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但是我们缺乏对于应收账款债项的真正评价体系。
如何建立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债项评价体系
从方法论的角度如同金融脱虚向实,金融信用应回归本源,源自贸易信用。贸易信用Trade Credit代表了企业赊销信用,将企业交易定义掌握清晰才能支撑掌握真实评价,这是我们常说的交易信用或应收交易信用。
如同美国邓白氏的商业信用报告中,客户付款表现PAYDEX是核心数据,可是中小企业的贸易对手,是大型企业抑或仍为中小企业,如何掌握建立精准评估? 答案是小数据和大数据。尤其移动互联手机应用的普及、在线支付的用户习惯养成,金融科技的发展包括区块链技术应用成熟以及AI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评判提上议程。
从手段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小数据的更极致运用和建立大数据的对比参照。小数据指中小企业的内部以ERP或进销存为代表的业务数据作为基础,但是不够。必须加上相关供应链伙伴的数据作为交叉,以此支撑以交易数据为核心的主体信用评价,常作为贷前准入依据。
交易信用体系强调贷中贷后大于贷前,或者说轻授信重用信。贷中贷后依托电子化移动化的供应链交易和对账平台。贷中贷后作用于贸易真实性,结构封闭性,锁定第一还款来源。扩而广之,超出传统银行保理概念的是,评估每笔应收的价值应该是供应链的思维,即应收形成的过程中的不同供应链节点反应的价值而不是已经形成的应收。
结语
以下总结虽部分片面但亦可代表另外一个维度的观察:供应链金融是手段,不是目的。供应链金融本质应该是服务更广泛的中小微企业,而不仅仅作为核心企业的依附。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供应链的思维模式,而不是静态单点的思维模式。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支撑交易信用的数据空间而不是中心化的来源。
* 更多Welink PAY应收管理解决方案和基于Welink PAYDEX应收交易征信分析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可登录官网咨询索取。